中國常用語「內卷」是什麼?為什麼中國會翻譯成內卷?

中國用語「內卷」比較直接的語境是指:組織內部的個體競爭激烈,只能透過高度的努力和犧牲,取得一點點競爭優勢,例如升職或保住職位,甚至只是不要被裁撤或排擠。實務上,可能造成比誰下班晚、不敢追問加班費、為領導辦私事等等降低生活與工作品質的處境。

 

「內卷」這種中式翻譯,就像「高光」和「硬盤」一樣懶惰又缺乏語感,之所以翻譯成內卷,只因為拉丁字源involutum是如同蕨葉嫩芽那樣向內捲起的型態。

 

英語的對應詞彙是involution,同字根的常用字是evolution。大家所熟悉的evolution翻譯,不是進化、就是演化,也不會翻成字根意義上的開展。選擇字根或字面意義來翻譯,通常不是什麼有助於理解的玩法。不過中國社群的翻譯習慣,一直免不了這個問題。比較常見的把hard disc翻作硬盤,甚至把highlight翻成高光,都缺乏中文語感,還同時弄丟英語語感。

 

傳統上,中文譯者慣以信雅達三項平衡來評價翻譯品質。「內卷」這個譯詞,雅是談不上,達也顯然未達標,信這個面向,如果真的求一個字根探源,還可以說是盡力。但是字根譯法,幾乎在所有語言間通譯,都不太有幫助。

 

「內卷」或「內捲化」一詞,在中國和「躺平」成為一組流行的關鍵字。這些概念的本身存在已久:消極的版本在韓國大約是「三拋世代/五拋世代/七拋世代」、在日本大約是「尼特族(Notin Education, Employmentor Training)」;積極的版本在台灣大約是「鬼島」、在韓國大約是「地獄朝鮮」。是組織難以取得外部資源來擴張,導致內部競爭趨強,導致社會或社群內部個人的努力和收穫不成比例的處境。這個概念在人口密度高、經濟發展進入已開發社會的東亞,感受尤為明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