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覺得中國與台灣翻譯詞都不一樣嗎?中國翻譯其實是可以很好聽的

中國譯詞不偷懶的時候,其實是可以很好聽的,中國是最大的中文使用社群,同時也有最大的中譯量。身為其他社群裡的中文使用者,很容易採納中國社群慣用的翻譯。

 

但就像內卷或首席執行官這種失義或生硬的譯詞,如果能仔細重譯,不要生吞活剝,對聽眾或讀者會好很多。在漢譯的歷史裡,最精美的一些定範,來自十九世紀戮力西化,甚至在日俄戰爭中勝出的日本帝國。其中「經濟」和「自由」至今都是漢字文化圈的典範譯法,既能兼顧信雅達,也與既有詞彙使用情境分割,明確標示譯詞身份。

 

中國譯詞也不是都粗通隨便,其實有很多適用的好譯法。像與我們台灣不同的維度,中國是用二維、三維、四維,就比台灣慣用的點、線、面、平方、立方、四次元,有更佳的詞組擴充幅度跟一致性。只是樹大有枯枝,粗劣的譯詞也層出不窮。

 

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台灣用語,但中國通常都不是翻譯詞,而是具有方言特質的詞彙。在意詞彙來源地,是一種政治區分或者文化歧視;但在意詞彙品質和適用性,只是文明發展程度。